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和意义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和颁布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开展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亦称为环境认证或环境(保证)体系认证,是指由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供方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供方具有按既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要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保护能力。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证实生产厂的生产过程及产品的使用和用后处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的要求。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过充分的筹备,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并在1996年推出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这是继ISO9000系列标准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的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其目的是规范全球企业及各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等同采用的GB/T2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已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五个要素组成。体系认证之标准为ISO14001,这是系列标准中的核心部分。企业要想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必须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明确其在运作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设定目标,编制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状况。通过实施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可以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推出,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开发、生产绿色产品的环保之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推行ISO14000标准,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和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法制观念,改善我国的环保现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SO14000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环境管理水平,由对环境的事后治理转向事前预防与控制,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实现环境优化;有利于企业从生产方式的粗放型管理向效益型管理转变,促使企业行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企业形象和效益。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将选择保护环境作为其重要内容,这是全球的共识。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更需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持续发展道路,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保证在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